Gerion

集中思考的痕迹

关于豆瓣电影【以前的临时存稿(姑且直接发了,毕竟已经不知道当初自己想说什么了…

之前看到有人说豆瓣的书籍评分参差不齐。今天看到豆瓣电影最新的top——很杂的一份top,或许是因为本身评分人不是一个相当和谐一致的团体,参照标准也是五花八门。

豆瓣电影评分之所以还比较靠谱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普世价值观”的彰显,一种主题感,自洽的反主流的主题感或者是拉开认知距离的主流感,——基本符合三观,但是又具有一定思考力度,同时“观影体验”也被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什么是主题感?
简单地说,就是看完这部电影,基本知道它说了什么故事,也就是说,对于一部电影的基本要求是能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表达一个主题。其实,“一种主题”的模式也是好莱坞模式的产物吧。包括宏大叙事手法的执着,基本都还是一个很主流的状态。

什么叫自洽的反主流的主题感?
去表达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有点冲击主流价值观,但是通过叙述、呈现一个故事,它是“自洽”的“一个主题”。比如以维护LGBT为出发点的等等,重点在于已经表明了意向。

什么叫拉开认知距离的主流感?
老题材拍出新意,主要是形式上的创新,细节上的创新。

“观影体验”,非常个人了。这里的观影体验肯定也不可能是那种很变态的体验吧。所以说其实豆瓣电影的观影评分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出当下接受教育的一批人发出的的“时代脉动”,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希望。
美感,要有——我看得时候要能被感染。

当然,有担当的一国之人都这样,看到本国片子不好的地方恨不得把人家撕了,扼腕叹息。其实,被国外片子的模式套路太深了,就像看惯了美国电影的人去看欧洲又觉得是另一个世界。美国电影一类的更注重娱乐感,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评论